生态环境部会同国家疾控局发布《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(第一批)》
为贯彻落实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》,近日,生态环境部结合加强新污染物治理等工作要求,建立动态调整机制,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情况,会同国家疾控局编制发布了《重点控制的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名录(第一批)》,将18种(类)易于留存于土壤环境中且对生物体有毒性和致癌性的化学物质纳入《名录》,进一步提升有毒有害土壤污染物防控水平。
一、《名录》的编制思路
《名录》的编制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和国内外经验做法,按照“该管”的原则,考虑这些物质的固有危害属性,基于《优先控制化学品名录》(含第一批和第二批)收录的40种(类)物质作为筛选基础。进而,按照“能管”的原则,综合考虑相关化学物质管控标准、检测方法成熟度、是否具有水或大气排放标准等因素,筛选出18种(类)物质纳入《名录》。
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,进入土壤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也在不断增多,同时考虑到对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危害性的认识仍在不断加深,名录将分批发布,此后根据相关研究进展,适时更新。
二、《名录》中包含的污染物及其危害性
《名录》收录了18种(类)化学物质,包括:镉及镉化合物、六价铬化合物、汞及汞化合物、铅及铅化合物、砷及砷化合物、氰化物、1,1-二氯乙烯、1,2-二氯丙烷、苯、二氯甲烷、甲苯、三氯甲烷、三氯乙烯、四氯乙烯、2,4-二硝基甲苯、苯并[a]芘、苯并[b]荧蒽、苯并[k]荧蒽。
从成分组成来看,这些物质包含有机物12种(类),重金属及无机化合物6种(类)。从危害来看,这些物质均为固有危害性较大的物质,且易于留存于土壤环境中,对水生生物具有急性或慢性毒性,对人体可产生致癌、致突变或生殖毒性效应以及其他高危害特性。
从行业来看,根据我国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,这些物质共涉及一级行业分类3类,分别是采矿业,制造业,电力、热力、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;涉及二级行业分类22类;涉及三级行业分类69类;涉及四级行业分类177类。
总之,通过筛选出需要重点控制的有毒有害物质,进一步明确需要重点加强管理的土壤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,强化其监测监管,控制其产生、排放、渗漏、流失和扬散,提高监管针对性和有效性,减少其对土壤的污染风险,保障土壤环境安全。
附件:
免责声明:以上新闻来自于生态环境部官方网站。转载、发布上述信息仅用于行业信息交流共享,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。如相关方认为我方侵犯贵方的知识产权,请联系我方删除处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