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家政策持续加码 | 污水管网升级&运维市场成为新蓝海
鉴于之前城镇污水处理实践中“重厂轻网”导致的管网高渗漏、高地下水入渗、雨污不分流等问题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城镇污水收集处理工作。国家层面持续加强顶层设计,指导各地推进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改造和建设,加快城市生活污水管网补短板。从《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三年行动(2019-2021年)》、《“十四五”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》,到《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》、《推进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全覆盖及厂网一体长效机制建设工作指南(第一版)》,再到今年8月国务院刚发布的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意见》,多项政策密集出台与系统部署,“城镇污水管网全覆盖” 已上升为国家级战略目标。
1.市场发展前景
未来污水管网建设、改造和运维市场将呈现出一体化、智慧化、绿色化、专业化的发展趋势,形成涵盖“勘察检测、工程改造、智能设备(含软件平台)、专业运维”的全产业链。
(1)工程建设市场
存量改造市场-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深化,原有老化管网设施更新需求客观存在。对现有老旧管网进行诊断、修复、改造,工程量巨大。城市市政基础设施更新政策也为与管网相关的泵站设备、监测设备、清淤设备、非开挖修复设备等带来了新一轮的替换和升级需求。
增量建设市场-主要集中在城市新区、城乡结合部以及此前覆盖不足的县城和乡镇,实现“管网全覆盖”目标。此外,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也会为污水管网的纳入创造新的空间。
(2)运维服务市场
政策反复强调完善管网运行维护机制,强化 “厂网一体”专业化运行维护。这意味着市场将从一次性的工程建设,转向长期、稳定的运营维护服务采购,这将催生一批专业的管网运维公司,市场重心后移。
常态化检测与诊断: 管网运维的前提是“心中有数”。基于CCTV(管道内窥镜)、QV(潜望镜)、声纳等技术的管网普查、检测与健康评估将成为一个持续性业务,而非一次性项目。
智能化运维管理-智慧水务平台的需求将激增,包括利用物联网传感器、无人机、机器人、大数据和AI模型对管网流量、水质、液位、有害气体等进行实时监测、预警和智能调度,实现从“被动抢修”到“主动维护”的转变。
专业化养护服务-包括管道清淤、疏通、日常巡检等,这将是一个稳定且长期的服务采购市场。非开挖修复技术、机器人清淤疏浚、智能检测、精准溯源等新兴技术将迎来广阔的应用前景。
2.市场规模的初步预测
“十四五”期间,仅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的总投资就超过 1万亿元。其中,管网相关的投资(包括新建和改造)占比最大,通常被认为会超过总投资的50%,即数千亿级别。随着2024年设备更新政策和2025年城市高质量发展意见的加码,“十五五”期间的投资规模有望在“十四五”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。更重要的是,运维服务市场一旦被激活,将形成一个年产值数百亿乃至上千亿的持续性市场。
总而言之,“黑臭在水体,根源在岸上,核心在管网”已成为行业共识,完善可靠的污水收集网络对于精确治理水环境、提升城市韧性及推动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。在国家政策的强力驱动下,随着城市更新行动的深入推进,污水管网建设、改造及运维市场将迎来真正的“春天”。
附件:
《住房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关于加强 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》;